分析PU下游皮化市場現狀

  皮革業(yè)是中國目前十分國際化的行業(yè),而皮化業(yè)又是皮革業(yè)中國際化最完全最徹底的一個領域。全球各地的皮化企業(yè)匯聚在中國大陸,他們與中國本土皮化企業(yè)互不相讓,彼此之間經常殺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從發(fā)達國家的皮化企業(yè),如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丹麥,到發(fā)展中國家的皮化企業(yè),如哈薩克斯坦、土耳其、伊朗、泰國、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只要皮革化工產品有一定規(guī)模的,無不悉數進入中國市場。這其中,也一度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公司和優(yōu)勢產品,如綜合產品全面的德瑞(TFL)、巴斯夫(BASF)、朗盛(LANXESS)、科萊恩(CLARIANT)四大巨頭,在皮革涂飾上頗有建樹的昌潤公司(STAHL),在裘皮染料方面很有代表性的勞恩思坦,以生物酶制劑見長的諾維信,在皮革染料方面很有影響的韓國和泰國產品,在鉻鹽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的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產品等等。他們通過不同渠道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其中不少是通過香港、臺灣和澳門的代理商進入大陸市場的。與擁有全方位皮化產品的大陸本土皮化同臺競技,除少量的基礎性化工產品外,幾乎在所有的皮化產品領域,都展開了不分彼此的激烈爭奪。

  盡管在某一段時間,或者說是在某種產品方面,某些公司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很小。經過20年的拼殺,到今天,我們看到,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在中國皮化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充分的市場競爭,對任何一家皮化企業(yè)來說,既是平等的,又是殘酷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優(yōu)勢,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特點。

  不管在皮化的哪一板塊,都有一定數量的公司參與其中,競爭充分而激烈,多年如一日,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能輕松獲勝。

  過去,我們總是把進口皮化與國產皮化的各方面拿來作比較,試圖找出國產皮化的眾多不足,如技術水平不穩(wěn)定、營銷理念不夠先進、管理方式落后等。

  經過這么多年的相互借鑒和學習,特別是國內皮化市場已經是一個國際化鮮明、競爭充分的自由大市場,而且國產皮化與進口皮化在核心技術含量方面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頂多只是在生產流程再造的精細化管理方面尚待加強,以及營銷策略方面有些許不同,在當前困難時期,誰的營銷方式更有效,可能要重新定論。同時,一些進口皮化現在已經努力地實現了生產和經營的本土化,比如上海周邊就出現了不少韓資皮化生廠,昌潤、朗盛、科萊恩、巴斯夫、德瑞等也都在國內設立了生產工廠或實驗室。所以,如果我們再單純地從進口皮化與國產皮化來分析,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只把他們簡單地按照大公司或小公司來分析,也許更恰當一些。

  大公司難以獨步天下

  德瑞(TFL)、巴斯夫(BASF)、朗盛(LANXESS)、科萊恩(CLARIANT)四大皮化巨頭,在鼎盛時期曾一度形成四強爭霸的態(tài)勢,好像很快就能壟斷行業(yè)的話語權了,但最近兩年,特別是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一下子令四大巨頭手足無措,他們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明顯遠遠大于那些小皮化公司。在這場危機的沖擊下,我們看到,巨頭們其實也很脆弱。由于市場需求迅速萎縮,巨頭們龐大的運營費用使他們不堪重負。大量裁員、大幅壓縮福利和開支成為各大皮化巨頭們應對危機的主要手段。

  其實,在此之前,皮化巨頭內部的人事地震就一波接一波,職員待遇不斷下降。這次金融危機,以及之前由于生產原料價格飆升時,各皮化巨頭不約而同地提高了產品售價,現在到了危機時刻,仍不能把價格降下來,進一步動搖了他們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市場占有率,如此惡性循環(huán),必然會加劇巨頭們的困難局面。去年就傳出有個別巨頭不堪重負要被整體出售的消息,后來盡管不了了之,但巨頭的困境由此可見一斑。加上以前業(yè)績不太理想,拜耳(Bayer)痛下決心,分拆皮化到朗盛,以及德美收購亭江皮化后,為了不拖累主業(yè),又把皮化板塊從上市公司中剝離的做法,都說明了皮化領域的艱難。一方面是市場剛性需求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大公司之間的競爭,再加上一些小公司不停地挖墻腳,在這種高度競爭,又不十分規(guī)范的市場環(huán)境中,任何一家皮化公司都難以永保優(yōu)勢。

  不僅是上述所提到的四大皮化巨頭,就是那些相對較大的和在某一方面較具優(yōu)勢的皮化公司,如昌潤、勞恩思坦、武漢天馬、巴克曼、陶氏、上海金獅、上海皮化、亭江皮化、天津南華、溫州東化、兄弟皮化、和平皮化、佛山高力、皮爾卡勒、諾維信、東陽化工、廣東盛方、德賽爾、嘉寶能、三晟、合肥安科、現代,不管是老將,還是新銳,都是前有對手,后有追兵,誰都難以在這個處處有競爭的市場中閑庭信步。稍有不慎,很快就會被拉下馬。據傳,曾經在裘皮染料領域一馬當先許多年的美國勞恩思坦,在中國新銳泛博、永泰及其它對手的圍追堵截下,目前已是陣地盡失,幾乎要退出中國市場了。以目前中國皮革業(yè)在全球的地位,退出市場,也就幾乎退出了這個行業(yè)。還有一些以前曾輝煌一時的皮化之星,現在已很少聽到他們的消息了。所以,即使是相對較大的皮化公司,在中國市場都不具有一勞永逸的優(yōu)勢,只要進入到這個市場,就要不停地進取,不管是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還是營銷策略和售后服務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否則,一旦失誤,就難以再爬升到原來的高度。

  小企業(yè)并非寸步難行

  大有大的優(yōu)勢,小有小的特色。靈活的運營機制,相對較低的經營成本,多年積累的人脈關系,熟悉的商業(yè)環(huán)境,再加上這么多年來與巨頭們同臺學習,不管是生產技術,經營管理,還是營銷思路,都取得了長足地進步。所以,它們能夠輕易地在市場狹縫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特別是在去年和今年這樣嚴峻的現實面前,許多大皮化公司處境艱難,不少小皮化公司反而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占有率,他們頑強的生命力絕對不容小覷。

  在皮化領域,除了生產企業(yè)及工貿一體化企業(yè)外,皮化貿易公司則是又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對象。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yè),皮化公司都是大家十分重視的一環(huán)。大公司仰仗他們擴大地盤,小企業(yè)則通過他們爭取更多的市場生存空間。由于不少貿易公司都是同時代理多家生產廠家或公司的產品,所以,部分皮化貿易公司的營業(yè)額相當可觀。年銷售額上億元的皮化貿易公司也時有耳聞,這甚至遠遠超過一個大型皮化生產廠家的年銷售額,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的皮化貿易公司更是比比皆是。由于皮化貿易門檻相對較低,生存指數也可高可低,風險較小,所以,皮化貿易公司的數量更多。再者,只要有一定客戶資源后就可以另立門戶,并很容易生存下去,因此,皮化貿易公司人員流動也最頻繁,從而造成了新的皮化貿易公司不斷涌現。而許多皮化貿易公司更是常年招人,主要招技術推廣人員,即使在目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皮化貿易公司的招聘熱情依然不減,這也算是行業(yè)一道獨特的風景了。正是這些不斷自立門戶的新皮化公司螞蟻搬家式地蠶食了先入者的市場份額,使巨頭們難以成為行業(yè)寡頭。所以,你可以看不上他們,但你絕不能忽視他們。

  經過多年的分化,國內皮化市場已呈現出充分的市場競爭態(tài)勢,任何一家或幾家企業(yè)都很難形成寡頭。再強大的巨頭都過得不輕松,而再小的蝦米也會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暴利和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這是一個難以再誕生英雄的行業(yè)(除非有產業(yè)技術突破,或制革工藝技術革新的到來),同時,這又是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行業(yè)。

  這里所指的中小企業(yè),并沒有嚴格地界定,不論是規(guī)模,還是產值,都有可能會有爭議,需要說明的是,筆者這里只是想分析一些現象,對提到的任何一家企業(yè),都沒有褒貶之意,希望提及的企業(yè)能夠給予諒解。

  最近兩年,就在大家認為皮化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我們仍會看到一些原來并不熟悉的皮化公司涌現出來,而且他們依然能尋找到生存空間。對于小型進口皮化企業(yè)來說,他們幾乎都是通過代理商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而且以歐洲和美洲企業(yè)居多。據說,創(chuàng)辦這些公司的大都是原來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美皮化企業(yè)公司中的業(yè)務員或技術員,他們脫離原公司后,利用原來的人脈或渠道關系,以新的面貌,再次進入中國市場。人還是那些人,但身份變了。同時,在國內,像國聯、巨豐、科力、科達、輝鷹、百思特、勝達、三木、林強、安劍、黎寧、盛匯、力厚、榮升、喜愛喜、神龍、沂源聯宇、呈泰等,以及許多不知名的、相對較小的皮化企業(yè),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不堪一擊,他們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了其頑強的一面,發(fā)展勢頭不錯。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本站聲明/本站留言/廣告服務

辦公地址: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

郵編:050031 QQ:1178427225 電話:13373111846

傳真:0311-68090489 電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養(yǎng)殖產業(yè)網 zaijiamai83.com 版權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2 技術支持:星象網絡科技

冀公網安備 13010802001699號